光伏水泵在上海形成產業化生產
發布日期:2014-01-04
長期以來,如何在能源層面解決山區、旱區、草原牧場、荒漠化地區的提水供水,一直是困擾中國農牧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一道技術性難題。光伏水泵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光機電一體化系統,它利用太陽能電池發出的電力,通過驅動電機帶動水泵,將水從地表深處提至地面,供人畜飲用和農林灌溉。
上海市金山區透露,一種可廣泛應用于邊遠無電、缺電地區人畜用水、農田灌溉、荒漠治理的光伏水泵揚水系統,已形成產業化生產。
據介紹,光伏揚水是國家“十五”科技攻關項目新能源應用技術之一,滬上高新技術企業上海禧龍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,至今已形成功率從0.1千瓦——3千瓦系列產品,可在最小直徑4英寸井中以及各種湖、塘、河等水源中取水,能滿足邊遠無電缺電地區提水供水、中小型機電排灌、節水灌溉滴灌、治理沙化土地、大型農場牲口飲水及牧場灌溉。目前年產量已達到2400多套。
資料顯示,中國西部青海、甘肅、內蒙古等六省區,共有飼草料灌溉面積300多萬公頃,水源為機井、筒井,主要以柴油機抽水泵揚水,由于油料價格居高不下且運輸不便,使飼草料生產成本較高。目前,這些地區尚有無電農牧民200多萬戶,如果采用光伏水泵提水,不僅能解決草場灌溉、人畜飲水和農牧民的照明用電,還能增加當地農牧民收入、減少柴油燃燒給草原帶來的污染。
農業部能源環保研究所所長趙立欣告知,在國家電網尚未完全覆蓋的地區,目前基本上采用的是分散式能源供水,主要還是依靠燃燒油、煤等獲得能源,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十分低下;而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的綠色能源,如果推廣使用光伏水泵,對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邊遠無電、缺電和長期干旱地區的農林灌溉、人畜飲水,保護生態環境,意義不可小視,應是一種“一勞永逸”的解決方案。
據了解,目前光伏水泵揚水系統除出口澳大利亞、智利、沙特阿拉伯、布基納法索等國家,用于草原灌溉、沙化土地治理之外;在國內的西藏阿里、新疆吐魯番、內蒙古赤峰、廣東徐聞、河北石家莊等地區也開展了推廣應用的試點。